9月22日,佳華科技副董事長、首席數據官陳京南受邀做客北京廣播電視臺直播間,就“文明旅游之低碳美”相關主題內容進行交流分享,為觀眾分析了當前旅游業碳排放的現狀與問題,解讀了旅游碳足跡,提倡綠色低碳的文明旅游方式。
以下為部分內容摘錄:
主持人:歡迎收看我們這一期的節目,我是主持人吳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閑暇時間也越來越多,旅游日益走進大眾的生活,“黃金周”變成了“黃金粥”,到處都是人山人海的場面。旅游業對于生態環境和當地居民等負面影響也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注。在這里要提到一個詞就是“雙碳”,即碳達峰和碳中和。這個戰略是中國提出的兩個階段碳減排奮斗目標,我國力爭于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我們該如何做到低碳旅游?如何推動生態旅游的發展?如何加強消費者的引導和教育?今天現場就請到了兩位嘉賓,坐在我身邊的這一位是羅克佳華科技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數據官陳京南。陳老師,歡迎您。
低碳文明旅游其實是大家非常關注的詞匯。包括像我們臺里邊也有很多的節目,每年到假期之前都會做文明旅游這樣的節目。但是大家對于低碳,對于我們應該去做什么,對于環境的影響,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所以請幫我們分享一下。
陳京南:主持人您好,佳華科技是一家做物聯網大數據的公司,承建了國家的碳管理平臺。提起碳,首先要有一個量化。今天的主題是低碳旅游,旅游的碳排放到底占中國碳排放的比例是多少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對于低碳旅游,它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應該是在2009年世界經濟大會上面提出來的,一般來說國際上認為旅游行業的碳排放占到整體碳排放的5%到8%。這個概念如果從數據的角度折算,我們認為中國一年的碳排放量在100億噸,旅游的碳排放量大概就是5億噸,整體的量是非常大的。
提到5億噸可能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概念。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5億到8億噸,它相當于是日本全年碳排放量,或者比德國、英國全年的碳排放量都還要高。因此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每個人在旅游的時候產生的碳排放量加在一起是一個特別巨大的數字。第二個說明我們未來的減排空間非常大。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覺得低碳生活、低碳旅游,只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就可以。但是剛才陳老師分享這個數據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原來我們這個碳排放的旅游只占其中的5%到8%,但是這個排放量卻已經可以達到可能其他一些國家整年的排放量,所以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一步一步朝著2030年和2060年的目標去奮斗。最直接的反應還是在旅游業上,現在大家手里邊的閑錢、閑暇時間越來越多,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旅游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它是個剛需,我們都要走出去。陳總再跟我們分享一下,這幾年大家對于低碳旅游或者低碳出行方面的一些數據分析?
陳京南:剛才提到的5%到8%,其中5%可以再細化一下,5%中的2%就是用于旅游交通方面。低碳旅游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可能就是綠色出行,比如說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選擇氫能、新能源車,這一部分就占到2%。如果我們能夠選擇更健康的一些出行方式,那么每年帶來的減排量就會很可觀。另外一部分的碳排放是來自農業生產,也就是吃地方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去鋪張浪費也能減少碳排放。最后一個方面是造紙行業,出行的時候如果每個人少浪費一些餐巾紙張,那么每個人點點滴滴節省的碳匯總在一起,就可以對我們國家的碳中和、碳達峰做出很多的貢獻。
主持人:平時我們會看到在宣傳碳中和、宣傳低碳出行旅游的時候,大家覺得我就是做了一點點,但是如果大家都這么做的話,其實是在做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而這個偉大的事情最后的受益者還是我們自己,我們共同的家園。
2009年5月份的時候,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報告,在這個報告當中也提出了低碳旅游。以此為節點,請跟我們分享一下提出之前和提出之后都有哪些具體的方式和方法?比如說鼓勵地方政府,鼓勵旅游企業,包括鼓勵民眾去做的一些事情。
陳京南: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剛才講到了一個詞碳匯。為什么中間用了“匯”這個字?我們經常會覺得它是外匯,即它有一種金融的屬性,如果從碳中和的角度來說,怎么能中和呢?一方面是要減少燃煤、化石能源的燃燒。另外一方面要通過綠水青山、植樹造林、海洋等吸納各種碳,因此節省下來的碳,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有一項鼓勵的政策,叫做碳匯。
從2009年會議以后,中國也推出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溫室氣體不僅僅是二氧化碳,還包括二氧化硫等,這些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所以大家會簡稱碳排放。從政策上來說,比如近期生態環境部正式推出了中國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的交易管理辦法》,就是鼓勵民眾通過各種綠色的行為去節省碳。節省下來的碳經過專業的測算核算之后,就可以進行交易。因此,綠水青山本身也會在未來產生更多的價值。
還有兩個特別簡單的詞,通俗地叫藍碳和綠碳。藍碳指的是海洋水域,因為海洋水域里面有比較典型的海藻、水草、紅樹林等等,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綠碳是指林業經營、植樹造林,通過種樹吸納二氧化碳實現固碳。固碳就是固定下來的二氧化碳不讓其排放到空氣中,所以用了一個固定的“固”字叫“固碳”。因為海洋、森林、樹木、竹子、竹林等都可以固定很多二氧化碳,國家也鼓勵各個旅游景區通過專業的方法去測算能夠固定多少二氧化碳,固定下來的數據,經過專業的核算等一系列的流程,就能到交易所進行交易,交易下來的錢就可以用于景區建設,讓我們的水更藍,山更綠。這也是國家包括全球都在鼓勵大家做的與旅游相關的一些生態環境方面的養護。
主持人:景區種了很多的綠樹,能夠固碳,固碳之后,還能夠去交易,拿到一筆錢再去投入景區的建設,整個就形成了一個正能量的循環,然后讓地方政府和企業會自發地愿意干這個事情,希望景區更好,旅游業也越來越發達,去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
陳京南:當前業內有兩個比較常用的詞,一個叫“碳足跡”,就是在過程中把碳排放算清楚,就像記錄足跡一樣。第二個叫“碳普惠”,就是把每一個人的行為都可以算出來碳排放,比如說你的衣服有沒有浪費,你的出行是否低碳,我們可以不斷地通過積分方式進行各種鼓勵。在林區景區方面,節省出來的這些碳到底誰會來買?現在的各種論壇、各種國際會議,都在打造碳中和會議,會議結束后機構會發一個會議的碳中和證書。簡單來說,就是在開這個會議的時候,要提前了解在什么地方開?有多少人參加?采用哪種出行工具?多大場地?根據這些內容來測算這個會議可能用了多少電,用了多少空調,產生了多少碳排放量。對應這些碳排放量,如果要變成一個碳中和的會議,就要去購買一些碳來進行抵消。這樣的話,可能就需要去買紅樹林的海洋碳匯、紅衫、赤松等節省下來的碳,然后將節省下的碳和會議相互抵消,就做到了中和?,F在這個事情只要是大型的高標準的會議,基本上是國內通行的一種做法。這種節碳意識,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越來越普及。
來源:北京電視臺
精彩推薦
新華網 · 2023年服貿會 | 李瑋:有效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 助力全國碳市場健康發展
踐行ESG理念 推動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重磅:佳華中標全國碳市場信息化平臺項目